新華社蘭州10月19日電 題:青山翠谷掛“金果” 采摘榨油生產忙——我國最大油橄欖產區秋收見聞
記者賈釗、張新新、郎兵兵
這是10月12日拍攝的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外納鎮一處油橄欖種植基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金秋時節,甘肅省隴南市的油橄欖進入采摘期。青、綠、黑、紫等不同品種的油橄欖果掛滿枝頭,一幅綠樹如海、橄欖飄香的豐收圖景在白龍江兩岸河谷鋪展開來。
走進武都區外納鎮稻畦村,幾名村民正圍著油橄欖樹采摘,只見他們雙手快速掠過枝頭,一顆顆油橄欖果便紛紛落入樹底篷布中。
在隴南市武都區外納鎮稻畦村一處油橄欖種植基地,農戶采摘油橄欖(10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我們村通過種植油橄欖變化可大了。以前太陽一曬,光禿禿的山發白發亮,現在滿山青綠還結‘金果’,老百姓的錢袋子也鼓起來了?!钡酒璐妩h支部書記茹興山說,2003年在政府扶持下村里開始種植油橄欖,截至目前,全村油橄欖種植面積超1萬畝,年產值約500萬元。村集體合作社與隴南市一家油橄欖加工企業簽訂了保底收購合同,村民的果子根本不愁賣。
隴南境內有多個干熱河谷地區,氣候土壤條件與地中海沿岸極其相似,是油橄欖生長的“黃金地帶”。武都區油橄欖產業開發辦公室主任趙海云介紹,經過近半世紀引種推廣,原產于地中海沿岸的油橄欖已成為隴南主要經濟作物之一。目前,隴南市種植油橄欖100多萬畝,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油橄欖主產區。2022年鮮果產量4.7萬噸,綜合產值超29億元,惠及7縣區343個行政村40多萬人。
文縣舍書鄉茹家村黨支部書記賈學松(右)拿到收購貨款發票(10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郎兵兵攝
文縣是隴南境內油橄欖最早成熟的地區之一。一大早,舍書鄉茹家村黨支部書記賈學松便拉上村集體合作社采摘的油橄欖鮮果,來到隴南市祥宇油橄欖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拔医裉炖?000公斤鮮果,按照1公斤7元價格成交,眼下才剛開始,預計還能采收一個月?!辟Z學松笑著說。
在隴南市武都區一家油橄欖加工企業,油橄欖鮮果被傳送到生產線上(10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緊接著,工人們將一筐筐油橄欖鮮果搬運到生產車間,一顆顆圓潤飽滿的油橄欖鮮果被傳送到自動化生產線上,經過篩選、清洗、投料、破碎、壓榨等多道工序后,一股金黃色的橄欖油涓涓細流從管道口流出。
“我們在整個收購過程中嚴格保證8小時限時鮮榨要求,采用低溫物理冷榨技術,最大限度保留橄欖油中的活性成分,從源頭上保證橄欖油的品質?!毕橛钣烷蠙旃靖笨偨浝砝顔袒ㄕf,2022年榨季公司共收購油橄欖鮮果3.87萬噸,生產橄欖油4106噸。
在祥宇油橄欖公司生產線上,初榨橄欖油正在流出(10月11日攝)。新華社記 者郎兵兵 攝
如今,隴南市已經形成了以祥宇、田園、時光、隴源丹谷等為代表的20余家油橄欖龍頭加工企業,其產品在國際特級初榨橄欖油比賽中多次斬獲金獎。整個采摘壓榨季,這些加工企業都將馬力全開,把田間地頭一顆顆油橄欖果變成一滴滴馥郁飄香的“黃金液體”,滋養隴南山鄉群眾致富夢想。
隴南市委書記張柯兵介紹,近年來,隴南實施油橄欖高接換優和三年倍增行動計劃,通過擴基地、建園區、育龍頭、強科技、塑品牌、聚集群等一系列措施,將油橄欖產業打造成“產業興、群眾富、生態美”的百億級產業集群,讓“橄欖綠”成為全面推進隴南鄉村振興的靚麗底色。